- 甲秀楼
- 在贵州贵阳市南明塘。
昔有巨石兀立南明河中,其形似鳌,人称鳌矶。
明万历年间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,并建一楼以培风水,名曰“甲秀”,绕甲挺秀之意。
天启元年(1621年)焚毁,总督朱燮元重建,更名来风阁。
复毁。
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巡抚田雯重建,仍旧名。
有阿阁三重,高约20米。
飞甍刻桷,颇称杰构。
历乾隆、光绪、宣统三朝,或增建或重修,规制则悉存原貌。
楼立江中,右依观音寺、翠微阁,是云木萧疏、琳官璀璨的“南郭胜景”所在。
前有清雍正十年(1732年〕和嘉庆二年(1797年)铸的圆形大铁柱两根,各长3米以上,六面有字并加盖,是鄂尔泰开古州、勒保平南笼的“铭勋”遗迹。
下为浮玉桥,如长虹卧波、横亘江流。
屹立桥上的涵碧亭,现已恢复旧观,小巧玲玫,岸柳掩映。
楼中联匾诗碑甚多,1981年修复主体建筑时,俱从夹墙中取出,刷新嵌壁,供游人观赏。
其中尤以清人刘玉山所撰长联最为著称,亦由王萼华重书,高悬楼前。
其联云:“五百年稳占鳌矶,独撑天宇。
让我一层更上,眼界拓开。
看东枕衡湘,西襟滇诏,南屏粤峤,北带巴夔,迢递关河。
喜雄跨两游,支持岩疆半壁。
应识马乃碉隳,乌蒙箐扫,艰难缔造,装点成锦绣湖山。
漫云筑国偏荒,莫与神州争胜概。
”“数千仞高踞牛渚,永镇边隅。
问谁双柱重镌,颓波挽住。
想秦通僰道,汉置牂柯,唐定矩州,宋封罗甸,凄迷风雨。
叹名流几辈,留得旧迹多端。
对此象岭霞生,螺峰云涌,缓步登临,领略些画阁烟景。
恍觉蓬瀛咫尺,拟邀仙侣话行踪”此联气势磅礴,叙事生动而又持之有故,堪与昆明大观楼孙髯翁长联媲美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